导语:肠道的损伤不仅使机体在吸收营养方面受到限制,同时也可能造成多种屏障受损而导致进一步内源性炎症反应,加重脓毒症疾病下的多脏器功能损伤。中医作为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医学宝库,虽然没有具体的病名与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直接对应,但通过其临床表现,可将相关症状均划归为脾胃病范畴,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全面地辨证分型,依法处方并进行治疗。

01了解脓毒症的中医认识,脓毒症因外源性的急性损伤或严重感染造成

1、脓毒症的中医范畴

传统中医学中无脓毒症这一概念,但可以从脓毒症的病因病机、临床症状等与中医疾病相对比并归类分析。脓毒症多因外源性的急性损伤或严重感染造成,这与中医病因中的“外邪”“外感”具有相似性,而外邪或外感袭人,最易引发热病,这又与脓毒症多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相同,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分析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已经提出了“邪气”概念,并用其代表外感病因。经过继续发展后,清代的《温热论》则进一步提出卫气营血辨证,并将温热病的病机及治则确立出来,更进一步地完善了外感温热病学说。

2、脓毒症病因病机的多家学说

脓毒症的病因复杂,但大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。外因包括外感六淫、戾气瘴气、虫兽兵刃、烧伤烫伤及药食之毒等;内因则主要责之于久病体衰后的正气不足,而正气不足之邪盛正衰,甚至可导致“脱证”“闭证”等危候。脓毒症的主要病机多医家认识不同,其中以王今达教授的“三证三法”最为经典。

多种原因导致的毒邪内停、正气损耗可形成毒热证、急性虚证及瘀血证这“三证”,是脓毒症的病机所在,随着过对脓毒症中医辨证及治疗机理研究的深入,又提出“四证四法”,即在之前三证的基础上增加了“腑实证”,使得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更加全面。

此外,提出脓毒症的基本病机是正虚毒损、络脉瘀滞;从六经辨证出发,认为根据脓毒症主要损伤的脏器将其归为三阴病;根据脓毒症病邪与正气的交争情况,将该病分为初期、极期及恢复期。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,其中邪实以败血阻滞证及邪毒炽盛证为主。

将本病分为实证的毒热内盛证、瘀毒内阻证以及虚证的气阴耗竭证、阳气暴脱证。不同医家对脓毒症的认识可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,但是基本病机离不开“虚”“毒”“瘀”,造成病情变化的病理基础离不开正邪相搏。年,经过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的共识,对本病病因进行提炼总结,将其分为内因(正气亏虚)和外因(邪毒入侵)。

3、脓毒症的中医治法

根据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相关认识可知,针对外因之毒,主要的治法包括清热解毒、通腑降下及活血化瘀,而对于内因之虚,则需要益气固脱、回阳救逆、增液救阴等扶正方法来提高机体自身的正气。有研究证明,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以大幅降低病死率。中医疗法的介入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及科研价值。

02了解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中医认识,临床上清气不升则可发生腹泻

1、脓毒症是急性胃肠损伤的中医范畴

急性胃肠损伤的主要表现是一个或数个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异常症状。有研究者统计出在诸多症状中,以便秘、泄泻、腹胀、纳呆最为常见,另有研究者在统计患者症状表现情况时,按出现的频率排序,其症状依次为纳差、便秘、腹胀、少尿、呕吐。

故根据其症状体征,可归属为中医理论中的“冑痞”“呕吐”“腹胀”“泄泻”“便秘”等相关范畴。此外,《素问-痹论篇》提到“肠痹者,数饮而出不得,中气喘争,时发浊泻”,因此,也有学者认为“肠痹”与脓毒症的急性胃肠损伤有一定的相似性。

2、脓毒症是急性胃肠损伤的病因

胃与肠联系密切,胃和脾互为表里,胃肠的功能变化与脾胃密切相关,且可将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。脓毒症之毒邪即为胃肠损伤的外因。脾胃作为后天之本,仓禀之官,其基本功能即是为全身提供所需营养,以此濡养周身气血津液,而滋养人身之气包含营气也包含卫气。

在外来邪毒的快速打击下,“卫气”的防御功能受损,而随着毒邪深至脏腑,易入里化热,内蕴的热毒又可随着气液流通灼伤络脉及气阴;同时,热毒损伤脾胃可引发气血阴阳的逆乱,造成五脏六腑受损。

脾胃作为“水谷之海”“后天之本”,当正常的营气卫气无法生成、胃气减弱时,可致气机停滞或逆乱。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内因可分为两方面,一方面归结于患者素体体虚,禀赋不佳,一方面归结于疾病的影响。随着脓毒症患者的气血津液及络脉被热毒所伤,热迫血行、阴液耗损等病理变化也随之发生。

胃喜阴而恶燥,若胃无以濡润,大肠小肠亦因之津液亏虚,肠道功能随之失常,出现多种变证。而作为气机升降的枢纽,在邪毒影响下,升清降浊的功能受损,无法将水谷之中的精微和糟粕较好地分离,清气不升则可发生腹泻,浊气不降又有腹胀不通的危害。

3、脓毒症是急性胃肠损伤的病位

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统称为胃肠,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。肝气横逆可犯胃、肾中真阳可助胃腐熟水谷,因此从中医角度分析,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病位在脾胃,与大肠、小肠、肝、肾均相关。

脾足太阴之脉“入腹,属脾,络胃”,足阳明胃经“循喉咙,入缺盆,下膈,属胃,络脾,起于胃口,下循腹里”,手阳明大肠经“下入缺盆,络肺,下膈,属大肠”,与脾胃相直接或间接络属,故阳明经和足太阴经亦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病位所在。

结语:经过对比中医传统外感热病的分析,可将脓毒症归为此类,也即“伤寒”或“温病”范畴。千百年来对大量患者的治疗让中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也完善了相应理论,可供我们在诊疗脓毒症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说明了中医药的介入可以降低脓毒症病死率,因此,增加中医药干预可以如何改善脓毒症成为了研究热点。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